對象一:從生手到熟練用了100天。
小閔,這位來自安徽安慶的90后小伙子,一直在這位河南老板手下打工,跟著老板干了4年多時間。他本來是幫老板送貨的,但看到縫紉工工資很高,自己辛苦送貨不到他們月收入的一半,白天送完貨后就在老板工廠學踩平車。因為工廠產品比較單一,專做兒童褲子,加上他學起來也很賣力,從一開始每天做幾條褲子,到后來跟工廠熟練車工那種水平,每天做到200多條褲子,花了整整3個多月100多天的時間才達到。在這邊干了幾年,收入還是讓他感到滿足。
對象二:一個月沒有上床睡過覺。
黃阿姨,安徽宣城的70后阿姨,在這邊打工有20多年了。她說家里兩個孩子讀書,還有婆家父母,娘家父母都靠他們夫妻兩個打工掙錢來養活。丈夫本來是在老家建筑工地打工的,后來他把丈夫一起帶到織里工廠來做輔助工。工廠同事無不為他們夫妻的那種吃苦精神所打動。黃阿姨說去年下半年工廠生意特別好,他們每天做兒童棉襖能做到100多件,老板給他們16元一件,一天收入下來有1600多元。不過整個月都沒有上床去睡過覺,累了就趴在機器上睡會。
對象三:通宵達旦干活是常態。
來自湖北應城的85后翟女士,來這邊服裝廠上班也有10年時間。以前是在武漢那邊做,聽說湖州這邊工資高,就跟隨一幫老鄉過來的。來了才知道,所謂的高工資都是建立在高強度長時間的基礎上。工資低得不敢想象。她在這邊換了很多工廠,目前的這家做了兩年,她說不打算再換了,做兩年回去帶孩子上學,不打算出來了。她家老板主要做童裝夾克的,一件衣服工費只有8元,不過她現在每天能做到120多件。但干通宵是常態,她的作息時間基本都是早上六點到中午12點睡覺,其他時間全部都是在車間干活。
一個工人每天獨立完成上百件衣服,這個算不算服裝制衣界的奇跡?對于我們這些做了幾十年服裝的人,從來不敢想象的奇跡事件,其實在織里這個地方真的不算什么。類似的對象實在太多,再多的篇幅也描述不完。
很多朋友會說,這些根本不算什么,都是時間熬出來的,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干,而且織里童裝品質也不咋地,要求并不高。但只要做過縫紉工的都知道,就算要求再不高,就算一天能給到你24小時的去干,能獨立完成一天上百件衣服的,確實也算高手,也是一種神乎其神的技能。
我在黃阿姨那家工廠還遇到這么一對夫妻,也是他們老鄉,男的說去年本來打算去杭州開工廠自己干的,后來老婆不同意就打消了當老板的念頭。不過他說他們現在的收入其實也不比那些小老板收入低,他們夫妻倆一年也能掙到20多萬,而他們在杭州當小老板的老鄉,很多還不如他們。其實我想他的選擇也正確,他目前的優勢是手腳快,他們能賺到小老板的收入,利用的就是那份優勢。我問他那種手腳怎么煉成的,他只說了一句話:把自己逼得沒有退路后,反復訓練的結果。
通過和這些在生產一線辛苦勞作的同仁們交流,雖然我也并不贊成他們這種靠犧牲自己的身體來換取看上去還是很廉價的報酬。但再看看我們一幫在服裝行業創業的同行,又有哪個不跟他們一樣的在辛苦付出呢?現在有幾個小老板不是在用身體賭明天?!
雖然他們從事的是技術含量并不高的工作,但能成為這個行業里面,或者是那個工廠里面速度最快的高手,無論我們做的什么行業,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得到一些啟發。
1,貧窮和苦難也是一種財富
這些手腳極快的工人,自身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的。這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如果家庭條件很好他們也不需要這么拼命打工。就是因為他們那些貧窮和苦難的經歷,讓他們不得不逼著自己去實現自己的金錢夢想。沒有資本沒有資源只能靠訓練自己的雙手來獲得更多的金錢。
2,堅持做到極限,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就像他們很多人跟我說的那樣,其實他們這種手腳就像一個人堅持每天跑步一樣,堅持的時間越長,跑步的速度就會越快,正事這種長期反復的訓練造就了驚人的速度。而且他們在那種你拼我趕的工作環境中,很多人都有那種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做的多的想法,很多時候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不成為快手都很難。
3,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自由
他們這些人之所以能靜下來心來,把一件很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不停的做下來,其實他們內心也是孤獨的,但他們清楚,這份工廠不僅僅是為了家庭生活的金錢來源,還有過年回去一段不短的假期。他們過年期間在家里可以享受一個多月的假期,雖然大部分都是沒有工資的假期,但他們明白,想要讓自己風風光光在家里把年過好,只能約束自己,用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面,暫時的不自由,是為了后面更自由。人一旦能約束自己,想不成功都難。自律力是成為高手的基本條件。
總結一下,他們成為高手的過程,是一個沒有退路厚積薄發的過程,一個不斷發揮自己潛能的過程,一個不斷約束自己的過程。
對于我們這些經常跟品牌公司打交道的來說,一直是把品質放到首位的理念,那種只注重數量不注重品質的生產方式肯定不認可。而且我也要勸告這些辛苦奮戰在一些的打工兄弟姐妹,掙錢的同時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體